世上無難事,只要肯登攀。但不是什么事都好解決,當你碰到真正對手的時候。
王總的印刷公司叫廣東愛來爾包裝有限公司,是一個配套印刷車間的規上公司,早期印刷如印錢,賺錢易如囊中取物,對付管理左右逢源,但現在總算是碰到真正的對手了。
這幾年因為VOCs煩惱無比,白發長了不少。
據說廣東省能夠幸免作為藍天保衛戰的主戰場,就是因為是全國環境空氣污染防治的先行者,比如在2010年就率先出臺了四大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標準,其中包括印刷行業的(DB44/815-2010)。
強制性標準就是法律法規,愛來爾公司理所當然要遵循執行,王總立刻吩咐屬下安環部門,配套性價比高的治理設施,并再三叮囑要貨比三家,千萬不要被人偽訛衍脫。
安全環保員根據當時普遍的社會行情,建設一個除VOCs神器---UV光解一體化設備。據《廣東省印刷行業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廢氣治理技術指南》(粵環〔2013〕79號),UV光解設備處理效率可以達到50%-95%,揮發性有機物處理都不是事。
愛來爾公司早期的環評很簡單,只是個審批手續問題。就這樣,既不知道工廠產生多少VOCs,也不清楚排出多少VOCs,憑著一套UV光解,倒也相安無事,生意順順當當,事業蒸蒸日上。
幾年好風景過去,風云突變。2016年,廣東省公布揮發性有機物重點監管企業名錄,愛來爾公司名列其中,其VOCs年排放量居然達到250噸,說是由于生產中凹印、復合工序用了大量的高VOCs物質,產生量奇高。
在省、市的2018-2020年整治減排方案中也明確要求,愛來爾公司必須開展VOCs整治“一企一策”,減排基數是250噸,減排任務是150噸。
經過咨詢第三方環保技術服務公司,公司從2019年開始了VOCs“一企一策”整治。
奇怪的是,原先說的處理效率高、操作方便的UV光解成了異類,專家說其低效無效不行了,現在要用上RTO或是RCO。
一臺四廂三萬風量的RCO,起價在150萬以上,一臺三萬風量的RTO,價格比RCO翻倍以上,兩者都是現行最有效的高效處理設施。
看到RTO和RCO,王總是魯魚亥豕一般糊涂,經過咨詢和比價討論,選擇了現行最有效的RTO,雖然投資大一些,但其使用的沸石不是危險廢物,比起RCO定期換掉的廢活性炭省事省錢,而且RTO爐產生的余熱可以用于復合工序。
本次“一企一策”累計投資400余萬元,其中僅RTO設備及配套就花費了350萬元,第三方和專家掐指一算,這次整治去除了185噸的VOCs,剩余排放量65噸,順利完成任務。
弄完了“一企一策”,緊接著,進入重點排污企業的愛來爾公司還要求裝上在線監測設備。幸好是投入了處理效率最高的RTO,要不這在線數據比原來的實驗室監測高那么多,可不是容易達標的。
王總以為,這一次投資這么大,應該足以善后吧。但是,后續的故事還在進行中。
2020年,王總在上網的時候突然發現,自己的愛來爾公司上了強制清潔生產的榜單。
原來,強制性清潔生產除了“涉重”、“雙超”之外,還專門針對VOCs重點企業開了個口。當然,清潔生產對于企業有好處,既節能又減排。設施已經配備了,措施已經落實了,編制、評審、批準,又來了一套程序。
弄完了清潔生產,該歇歇腳吧?
AQI是個神奇的家伙,明明是藍天白云卻說超標,超標的家伙叫臭氧,這是近年來環境空氣超標的元兇。而研究表明VOCs和NOx是臭氧形成的前體物。要想守住達標天數,必須嚴控涉VOCs排放企業,但必須有疏有堵,分類管理。
于是,2021年開始,又出臺了一個政策---涉VOCs企業分級管理:企業評定分為A、B、C三級。A級企業是優等生,在污染天氣應對和執法上列入正面清單,B級和C級企業各要應加大減排力度,其中C級企業甚至可以停限產,信貸和稅收也可能有分類政策。
怎么層出不窮呢,我服了你吧VOCs!
王總終于在后續上看到了利好。新年伊始,高質量發展看廣東,拼經濟刺刀見紅,扶實體產業離不開印刷包裝,王總跟政府要了塊帶產出率條件的工業地塊,準備投資進行改擴建,桅帆再掛大干一場。
首先,愛來爾公司“一企一策”減排的185噸的VOCs量,除了150噸是政府任務被統籌外,自己自增減排的35噸,可以優先滿足企業排放總量需求。
其次,爭取到省里涉VOCs工業企業升級改造減排資金補助,350萬元的40%共140萬元,用于這一次的環評的費用還綽綽有余。
第三,愛來爾公司評了個A級,列入環保執法正面清單,能夠充分享受政策紅利和稅收優惠,是政府支持項目。
只是環評的時候,省市專家還在為執行國家《印刷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》( GB 41616—2022)、廣東省地方標準《印刷行業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排放標準》(DB44/ 815-2010)、《固定污染源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排放標準》(DB44/ 2367—2022),甚至GB37822、DB4427還是粵環發〔2021〕4號,而爭論不休。
掃一掃
服務熱線
管理員
該內容暫無評論